兴修水利是清前期统治者发展经济的又一措施。首先是治理黄河。顺治年间,黄河大决口有15次之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康熙在位的前16年里,黄河大决口竟有60多次,河南、苏北,受害极深。显然,根治黄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康熙帝以靳辅为河道总督,专管治河事。靳辅在助手陈潢佐理下,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治河的优良传统,总结民间宝贵经验,征派民工,堵固决口,广修堤坝,开创中河,开辟海口,使部分河水得归故道,保证了漕运无阻,涸出了被淹的土地,治河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康熙帝和乾隆帝对治理黄河都十分重视。他们二人各自六下江南,巡视治河工程是重要的目的之一。
其次是修治永定河。永定河流经京畿地区,因易淤沙,进而使河身垫高,以致浅溢,造成泛滥横决,沿河州县居民常罹其灾。康熙帝和乾隆帝巡视京畿地区,多次巡察永定河根治工程。康熙帝指出,治理永定河,必须使河身深狭,束水使流,借其奔注迅下之势,刷深河底,顺道安流,不致泛滥。他还谕示有关官员,把根治永定河取得的成功经验用于对黄河的治理中。
再次是治理太湖。太湖延袤五百余里,跨苏、常、湖三境,对江苏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曾经有人说,太湖水善用之则为利,不善用之则为害。乾隆年间,因太湖各港口外,茭芦苇荻,弥望无际,严重地堵塞了水道,造成很大隐患。对此,清政府组织人力,治理太湖,使水害大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