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劳动权益缺少保障,就会有后顾之忧,即使有钱也不敢花;辛辛苦苦赚了钱,而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可能跟不上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抚养成本上涨的速度;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依然存在;未富而先老,孤独终老,老人得病而不得治,失能而不被养,子欲养而力不能及,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部分地区学生被大量作业、各种补习班夺去了放松和玩乐的时间,束缚了充满好奇和批判的思维,压抑了活跃而多样的个性,教师被只认教学量、文章发表数量、主持课题的数量和金额、所带学生斩获各类奖项的数量等绩效和职称评定体系所捆绑;孩子们可能还会受到劣质奶粉、不合格疫苗及各种添加剂和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衣物、玩具的伤害……长此以往,获得感何在?幸福感何在?安全感何在?
新时代,我们的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是检验改革成败的终极标准,要消除上述有损“民生三感”的不良现象,不能依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式”“风暴式”的短期形式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改革措施,而是要从导致这些问题的物质、制度、精神根源入手,做长远的、务实的、彻底的改革,通过改革,夯实物质基础、筑牢制度堡垒、赋予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