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确很幸运,身为建国后的文化中心和电影中心保留了足够多的本土京味儿喜剧,而拍摄其他城市的电影却寥寥,更别提使用本地方言了,那些当时的城市风貌也就没能被影像记录留存. 但北京话实在太油腔滑调了,腻歪得很. 对于女性和小孩子的塑造劣于男性,英子的部分台词以及小女孩的表演都有着浓浓的时代造作气息,“表演感”极重,远不如男性形象真实、生动、可信. 八十年代的时候真是非常流行男士小热裤啊…片中男子人人都穿,自信露大腿,可惜在这一圈颜值水平不佳的演员中也没啥好看的…反倒是年轻时的刘佩琦在众男角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好看(?)…鼻梁直挺、嘴唇微翘,结实精干的身材和利落的短发让整个人看着特精神,笑起来牙齿洁白齐整微微有些憨厚腼腆,很像长辈会喜欢的那种小伙子,这和我记忆中要么乡土要么. 全片由四条故事线汇集而成(似乎暗示了三名死者和一名罪犯),不断领养女儿的夫妇,被女儿冷淡对待的孤寡老人,一个偷渡而来的小男孩和一个大学生. 整个案件的发生似乎仅仅取决于大学生的一念之间,而在所谓发达的都市里,冷漠(女儿对老人),暴力(丈夫对妻子)等等因素似乎在暗示着男孩听闻的“你们的世界更好,这里的人都是好人. ”而产生的美好景愿在新闻不断播出的战乱中东东欧对比下,破灭了. 影片中哈内克依旧喜欢冷不丁地吓观众,比如男孩在车站的行走跳跃,丈夫对妻子的掌掴. 最后发生的射杀平静而流畅,丝毫不抒情. //看了影评可从都市机械化和冷漠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