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顷田:语出《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云:“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4]樊口:在黄州南岸。
[5]留五年:指自己谪居黄州约五年。
[6]“桃花”四句:用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7]山中故人:无实指,联系上文,似指黄州旧友。归来篇:《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陶渊明亦有《归去来兮辞》。
[点评]
元祐三年(1088)十二月作于汴京。这首题咏山水画的长篇七古,前12句纯是描写画中之景,但有意不点明咏画之意,将画境当作真境来写。这12句,一一叙写江、山、云、泉、林、岸、小桥野店、行人渔舟,对景物的高低、远近、明暗、隐显、光色、动静,都作了非常生动真切的表现,尤其是充满了动感与气势。正如前人所评:“起段以写为叙,写得入妙,而笔势又高,气又遒,神又王。”(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二)“奇情幻景,笔足达之。”(纪昀《纪评苏诗》卷三〇)“竟是为画作记。然摹写之神妙,恐作记反不如韵语之曲尽而有情也。”(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四)后面16句写观画之人即作者自己。先用两句点明题画之旨,随即以“不知人间”二句宕开,转入对黄州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描写。四句诗,一句一景,概括准确,意象生动,意境幽美,又借景叙事,因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在那“幽绝处”五年的贬谪生活和孤寂而悠闲的心情。接下去四句写归隐心愿。最后两句重申题画之旨,但结句“山中故人”云云又以幻为真。汪师韩说:“‘君不见’以下,烟云卷舒,与前相称,无非以自然为祖,以元气为根。”(同上)全篇以画为真,以真为画,真画打成一片,酣畅淋漓地抒发诗人对大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挚爱之情。诗人用“两扇法”结构此诗,每一扇之中和前后扇之间层次清晰,转折自然,气脉贯通。全篇28句,有24句七言,中间插入两个九言、一个十言和一个十一言句,使诗句长短交错,有骈有散,一韵到底,唱叹有致。这是一首借画抒慨、寄兴深长的佳作,是苏诗中精心结撰的七古杰作。宋人许《彦周诗话》评:“画山水诗,少陵数首,后无人可继者,荆公《观燕公山水》诗前六句差近之,东坡《烟江叠嶂图》一诗亦差近之。”评价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