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和保育紧密结合
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从一开始就担负着解放妇女劳动力、保护和教育儿童的双重目的。为了让母亲从烦琐的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把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托儿所还是幼儿园,一年到头都可以入托,全年入托不间断,儿童的在园时间明显长于欧美国家,每天入托时间甚至长达12小时。教育工作者利用每一个生活环节对儿童进行文明卫生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教育和保育密切结合在一起。
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10]
苏联学前教育推崇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在乌索娃领导的科研团体的研究支持下,苏联将系统的、有组织的作业教学正式引入幼儿园,希望通过幼儿园教学使儿童形成在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某些技能和习惯,适应小学的要求。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由此生成。这种模式偏重面向全体幼儿的教学活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教学的目的在于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儿童游戏受到成人的严格规定,其时间和形式都受到成人限制。1969年,苏联小学学制由4年改为3年以后,苏联学前教育界开展了新的实验,探讨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一半内容下放到幼儿园6岁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促使幼儿园适应小学的变化和要求,学前儿童特有的活动如游戏和艺术创作活动受到排挤,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得到巩固。